57365线路检测中心欢迎您!
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> 最美家庭秀
“教子有方”最美家庭寻访:郭勇家庭——八秩老人笔耕不辍 沐恩家风子承父业
来源:57365线路检测中心管理员 时间:2016-05-18 浏览: 1 字体: [ ]

家住隆兴佳园社区的郭勇今年81岁,南通市纺织机械厂退休工人,他热衷于新闻写作已有40多年,退休后仍积极挖掘新闻素材,快速准确报道,每年向南通日报、江海晚报、港闸通讯等新闻媒体和报刊杂志投稿30多篇,在隆兴佳园社区是家喻户晓的老通讯员,新闻报道积极分子。只要听到哪里有新闻线索,他都会不辞辛苦大街小巷走家串户寻找素材,及时撰写整理,并第一时间亲自将稿件送到电台、报社等新闻媒体投稿。

修车老人胡汉生挣钱修路的事迹,郭勇以《慈善老人胡汉生》的稿件,在《全国工人日报》头版头条进行了刊登,引起了社会的关注;他也追寻过感动中国磨刀老人吴锦泉的足迹,多次拍摄磨刀照片报道过图片新闻。社区里照顾岳母几十载的好女婿俞锦江、九旬高龄照顾智障儿一辈子的魏连珍奶奶、多次献血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的志愿者杨建华……郭勇都走访过他们家庭,用流畅的笔头将隆兴佳园的好人美景记录下来,在报纸上汇成铅印文字流入千家万户百姓手中。

郭勇还热心向新闻媒体“报料”, 报社电视台经常能接到他的报料电话,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新闻线索。他知道新闻稿件因时效性要快写快发,每次采访后都是不顾休息及时写成报道,乘公交车送到报社去,虽说一路辛苦,但他乐此不疲,用自己的不辍笔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,近几年多次被南通日报、江海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。

郭勇还是一位慈善使者,港闸区成立慈善会时,他是第一位捐款者;社区困难家庭生病,有小孩意外坠楼,他都带头捐款;汶川地震时他捐出积攒的稿费1000元,鲁甸地震,他再次将自己积攒的稿费和优秀通讯员奖金1000全部捐到红十字会,郭勇说,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,为政府分忧。

郭勇对新闻通讯工作的热爱,深入生活,融入习惯中,他不怕吃苦,勤奋写作,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自己家人和子女,老伴支持他,儿女也向他学习。他育有三儿一女,家庭氛围温馨又积极向上,夫妻和睦相处60多年,从未红过脸。他从小教育孩子遵守纪律,努力学习,认真做人,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成绩都名列前茅,很少与他人发生矛盾。工作后,经常提醒他们遵守厂规,尊重别人,有困难时相互帮助。四个孩子都在红旗下长大,他还经常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,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,爱惜粮食,不要铺装浪费,爱国爱家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在他的教育和熏陶下,四个孩子都是高中毕业,有的是个体老板,有的是公司经理,有的是普通职工,但是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。尤其是第三个孩子郭春炎,虽在普通工作岗位上,却仍然坚持学习,为人善良热忱。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,沐浴家风,耳濡目染,更是继承了父亲的爱好与才华,近年来坚持诗歌创作,在南通小有名气,是首个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诗歌创作座谈会的平民诗人,被南通的文化圈称为“草根诗人”。父子俩人经常在家静坐学习,阅读,互相交流讨论,坚持热爱文学的淡定,享受创作的愉悦。

郭春炎从小热爱文学喜爱诗歌,大概六七岁父亲郭勇就购买《唐诗三百首》等书籍让他启蒙背诵,上学后,也是带他阅读各种文学书籍,初中时郭春炎开始对课本上的唐诗、宋词、汉乐府等诗词迷恋,开始对诗歌有了浓厚的兴趣,父亲开始推荐他从读《诗经》《楚辞》到近现代的徐志摩、梁秋实等诗人作品,业余时间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。郭春炎毕业后,进厂做过工人,搞过客运,开过酒店,现在是一名司机,经过不惑之年渐渐步入知天命的年轮,人生的丰富阅历和跌宕起伏,他开始回归故土,聚焦唐闸的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和普通民众劳动、生活,用平民的视角和语境发掘古镇与“1895”的历史遗存,感怀新唐闸的时代精神,创作出一批“接地气、正能量、具有历史厚重感”的力作。在南通日报、江海晚报、港闸通讯等报刊发表很多诗篇,其中关于古镇的《1895诗文选辑》、礼赞磨刀老人等感动人物的《黄昏.感动的中国》等诗篇发表后引起社会不同凡响,深受广大读者共鸣,被誉为现在是港闸区的草根诗人。

郭春炎说,他现在小有成绩,除了自己热爱家乡,坚持诗歌创作,更是与自小在父亲的感染与熏陶下热爱文学,勤奋好学,和父亲的悉心培养分不开的。他接触诗歌很早,这源于父亲的熏陶,父亲的勤奋,和才华,以及淡定,是郭春炎最久远的熏陶和最坚强的支撑。

郭勇父子都认为人活在社会,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梦想,要奉献社会关注关爱普通人群,要力所能及的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更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,去挖掘社会的正能量,用平民的感受挖掘来见证故乡的历史之美与时代之美,肩负起创新创意的责任,用自己的笔头为大家送去更好的精神食粮。